Http://100.njjz.net    【南京九中(东大附中)】                                □ 联系方式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南京市第九中学100周年校庆
    --------------------------------------------------------------------------------
周苓仲李元熙回忆母校往事


从九中考上清华
  九中1949届毕业生周苓仲的父亲是著名作家许地山。1946年,他来到九中的前身弘光中学读高一,就在如今这座位于碑亭巷51号的校园内。只不过,当时的学校大门在长江路上,斜对着人民大会堂,现在碑亭巷上的大门,那时是不开的。
  周苓仲说,他的初中阶段,一直都在逃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家在重庆。后来母亲在南京找到工作,1946年,他和家人在一条船的甲板上打地铺到了南京。到南京时已是八月份,各中学的入学考试都已经结束。母亲请人说情,弘光中学才对他单独测试之后准他入学。那年他15岁。
  他记得,当时,弘光中学的校徽是一个镀铬的正三角形,上面横书校名,中间是红色条纹组成的十字架,十字架四端抵到校徽边沿。以前,九中叫震旦中学的时候,并没有高中。到了弘光中学阶段,开始办高中,周苓仲是高中第一班的学生。
  弘光中学是一所男中,人不算多。到1949年,初高中共六个班。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风都还好。周苓仲记得,1949年4月22日,学校照常上课,但街上已见不到执勤的国民党军、警察,后来才知道,他们在21日就跑光了。在街上维持秩序的是“义务警察”,这些人是商店店员,有事才上街。在学校里,第一堂课是数学,老师在讲台上笑着说的头一句是“改朝换代啦!”就这样,大家一节课没缺,平静地迎来了南京解放。
  1949年7月,周苓仲分别报考了清华大学农学系,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农学院。结果,都被录取了。最后上了清华大学,不久后北京各大学的农学院(系)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他也就成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
 
神父编阿Q英语剧,学生让他道歉
  周苓仲回忆,当时教英语的全是神父。有一次一位包神父,编了一个英语剧,其中一个中国人叫阿Q,同学们认为这是侮辱中国人,于是群起反对。后来这位包神父在升旗集会上向同学们道歉并说明这个戏不演了。这可算是半个学潮。
学校的课程有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军训等。周苓仲记得,当时教体育的老师姓乐,年龄比较大,大概练过拳术。他在体育课上教学生们练《八段锦》。
 周苓仲的英语底子是在香港打下的,当时英语能力已经超过高中课本所能教的,所以不用费力。他从小爱看各类杂书,从文言的《子不语》看到当时新出的小说,而且从小就读诗,因此国文课也难不倒他。他学数学、化学怕背公式,但对几何求证感兴趣;学历史怕背年代、日期。他对地理感兴趣,上课记笔记,回家再理一遍,当然记得牢。
  当时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吗?
1948届校友李元熙说,解放前他在弘光中学读了三个学期。当年,校长不常来学校,学校日常工作由两位美国神父主持,一个担任教导主任、一个担任训育主任,全校外语课都由美国神父教授,校规较严,有周考,有月考,学期终了如有两门功课不及格,就要责令退学,因此学生在学业上都不敢松懈。
              根据 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文 摘编 (发布时:2013-1-14)


                                                【录入人】qianliqun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分类: 青春年华 日期:2014/1/3 查看:3567    

设计维护:信息中心®      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22-202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