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00.njjz.net    【南京九中(东大附中)】                                □ 联系方式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南京市第九中学100周年校庆
    --------------------------------------------------------------------------------
我在九中实现了两个 “梦想”


                                        杨德广

我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在南京九中度过的。1954-1960年我在九中读完了六年初中和高中,这是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为我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在九中入了团,入了党,我有生以来的四个“梦想,其中前两个”梦想“是在九中实现的。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读书梦”。1940年我出生于江苏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在我孩提时就目睹父母亲、姐姐、哥哥每天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但全家仍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在七、八岁时就经常跟母亲下地劳动,经常到山上砍柴、敲小石子、挖野菜,以瘦弱的身躯为家中分担一份困难。我十一岁时,母亲因积劳成疾不幸早逝,临终前她对我说:“要争气,要有本领。”这句刻骨铭心的话始终在激励着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到大城市去读书、“学本领”,摆脱农村贫困生活,为父母争气。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梦——“读书梦”。由于我就读的农村小学条件很差,总共只有三个教室,两个年级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放学后就回家劳动。小学毕业后第一年没有考上中学。为了实现“读书梦”,我坚持学习备考,笫二年如愿以偿的考取了南京市第九中学,圆了我的“读书梦

九中是一所江苏省重点中学,是立足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是名师荟萃的“学校”,是校风正、教风好、充满活力的学校。我这个农村来的穷孩子,能进入大城市如此壮丽的中学,犹如一个饥饿者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学习。一批名师很快把我引入探求知识的殿堂。至今我还记得他们的风彩,数学老师徐如梅、邱信,物理老师巫逸樵、孙乐成,语文老师王大治、杨益民、徐肇强,生物老师于芷微,地理老师胡绍安,历史老师陈从天,政治老师裴甦,体育老师郝爱华等上课时的音容风貌,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他们渊博的知识、娴熟的讲解、幽默风趣的比喻、严格的治学精神,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课堂教学质量高,课后作业、复习的时间不用很多,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可用于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我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还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学校附近的东方旧书店,是我常去的地方,几分钱就可以买一本所喜欢的书。在九中,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世界“十大名著”。我还喜欢阅读英雄模范人物传记。《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革命烈士诗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吴运铎的故事激起我对革命前辈们的敬仰和崇拜,激励我要顽强奋斗,刻苦学习,不怕挫折,“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奋勇前进”。

高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哲学”学习小组、“红旗”学习小组,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共产党宣言》、《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大众哲学》,使我终生受益。九中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每年一次的南京市委宣传部朱纲部长的形势报告很精彩,常常讲得大家哄堂大笑。张超老师的形势报告,生动、深刻、风趣。他在报告中既讲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讲“一穷二白”的现状。有一次讲国际形势,揭露美国飞机侵犯中国领空,因我国贫穷落后而击落不下来。激发起我们要奋发图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决心。并在我脑海里萌生了第二个梦——“图强梦”。要图国家富强,必先自已图强。从此,我注意在各方面锻炼自己,立志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九中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德育方面,除形势教育和理论学习外,九中很重视劳动教育。每年有两次到农村劳动,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参加扫盲活动,教农民们认字、学文化。对体验农村艰苦生活、增强劳动人民感情、发扬勤俭节约精神起了很大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九中在尧化门建立了一个农场,由学生轮流去劳动,我们班同学除了定期去劳动外,还主动要求拉粪车到农场去,每个月有1-2次将学校厕所里的粪便掏出来装在粪车里运到二、三十里外的农场。几位年龄较大、体力较好的同学王风生、王福余、张大龙等争着掌把,五、六个人背绳、推车,我每次都抢着参加。我们推着粪车,一路歌声,一路笑声,体现了九中学生焕发出的青春活力。九中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我初中时曾经参加过“航模小组”,制作了航模飞机,还参加过南京市中学生航模比赛。高中时我参加过“舢板队”,在市中学生舢板队员、同班同学张抱真指导下,我成为一名舢板队优秀舵手。1958年九中建立了造纸厂,学校任命我担任厂长,从购置、安装造纸机器到制作纸浆,都是我们自己动手,造出了南京市中学生第一张纸。九中团委经常组织公益活动,我总是积极参加。记得有一次到中山门附近清理污水,面对又黑又臭的水塘,我第一个跳下去,用面盆将臭水往岸上倒。1958年,年仅18岁的我,被授予“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份子“称号,是全市最年轻的一个。

九中是一所重体育和美育的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我刚到九中时,面黄肌瘦,体质很差,是体育老师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命运:“你们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必须锻炼身体”,点燃了我实现“图强梦”的希望。锻炼身体有这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当天下午就开始长跑,每天早上、下午各一次,周日也坚持锻炼。朱嘉科、朱永均、汪世良等同学是经常在一起锻炼的好友。操场上的单杠、双杠、吊环、爬杆、爬绳,还有鞍马、跳箱等,是我们经常玩的项目。高中时我们班的足球队是全校有名的(我是递补队员),主力队员王福余、刘炯同学后来考进南京大学并入选江苏省青年足球队。坚持锻炼不仅身体结实了,而且提高了运动成绩,每年校运动会我都能在短跑、跳远等项目中获奖。高二时我还通过了劳卫制二级体锻标准,当时全年级只有很少的人达标。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身体素质好,承受住了繁重的工作、学习和教学科研任务。不仅摆脱了“因病致贫” 的厄运,而且走上“健康致富”之路。

在九中良好环境的熏淘下,我还是一个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初中时跟同寝室汪世良同学学会了拉二胡,跟王广仙同学学会了吹笛子。在每年的全校文艺汇演中,我和同班同学都登台演出。高一时我创作的独幕话剧参加了玄武区文艺汇演并荣获创作奖。在中学里获得的文艺特长让我终身受用。每年寒假,我们几位回乡中学生都要在家乡组织一台文艺节目,杨永乐、曹义俊、张善祥、郑伯炘、朱孝义等都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方圆六、七里的村民们都拿着小板凳来观看我们的演出,我的主要节目是二胡或笛子伴奏,有一年还与郑伯炘合作演过相声,获得热烈掌声。我在九中学会的民乐,后来在中学、大学每年的下乡劳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组织的慰问贫下中农文艺小分队,我主要担任伴奏。受到农民们的热烈欢迎。

六年的九中生活在人生的长河中是短暂的,然而却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在九中党团组织和老师的培育下,我一步步地沿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前进。我从为父母争气转变为国家争气,从为摆脱家庭贫困转变为改变国家贫困。我要特别感谢孙持方校长、许光校长治校有方,感谢我的班主任徐之良老师、徐肇祥老师、巫逸樵老师,感谢团委书记吴宁让、于芷微老师,政治课裴甦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我感谢九中多次授予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艺积极分子、体育积极分子称号,感谢九中党组织在我毕业前,由吴宁让老师和裴甦老师介绍我加入了党组织,立志成为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九中实现了第二个梦——“图强梦”,我不再是六年前体弱多病的弱者,成为一个有理想的、身心健康的强者,深信今后一定能为国家图强贡献一份力量。

1960年夏,我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828日,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培育我成长的亲爱的母校——南京九中。当时我背着一个旧麻袋,身上装了3元钱,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驰向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征途。继续去园我的“读书梦和 “ 图强梦 继续追求新的“梦想”!

 

后记:杨德广于1960-196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担任过班长、团支部书记、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委员,校文工团员。毕业后留校任团委书记,是当时上海高校最年轻的团委书记。“文革”期间下放东北劳动,“文革”后又回华东师大工作,后来曾任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上海大学校长、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院长。教育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之一。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十多项,有2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共出版著作(含主编)4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报告2000余场。

杨德广不仅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还是一位教育慈善家。201070岁时,他将多年来积余的书稿费、讲课费100万元,以及卖掉一套住房,共筹集300万元捐赠给他就读过的三所母校:南京市上坊小学、南京市九中、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又筹集200万元资助甘肃省环县,四川省富顺县贫困生营养午餐。被上海市授予“慈善之星”称号,被评为“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人好事”,以及“全国十大新闻老人”。

 

                        (校庆文集《悠悠岁月续集》征文)

 



                                                【录入人】qianliqun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分类: 校友影像 日期:2014/9/10 查看:6885    

设计维护:信息中心®      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22-202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