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00.njjz.net    【南京九中(东大附中)】                                □ 联系方式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南京市第九中学100周年校庆
    --------------------------------------------------------------------------------
难忘九中情


许士熙
    自我接到校庆办的约稿信的那一刻起,对九中往事的回忆,犹如幅幅珍藏的图画,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思绪万千,萦怀久久……尤其是那难忘的九中情。
九中厚爱
    1987年春,我老父写信给政府,要从台湾回宁定居,需家人照顾。因而我调回了南京。当时,可供我选择的单位有好几个,而我为就近照顾老父,想到了离家近的几所学校。一天傍晚,我只身走进九中,盆景般的校园、新建的科技楼深深吸引了我。尤其看到化学实验室堪称一流,让我怦然心动。我深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戴安邦院士所说:“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多年来,我已把化学实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因此,第二天我就向市教育局表态:“我想到九中工作。”紧接着,九中领导到我住处走访,看我住得太挤,生活不便,就帮我出主意,在小房间外搭了个小厨房。后来,因我住处拆迁,学校又设法腾出了仓库,让我搬入,住了三年多。仓库虽然潮湿,我的剪报、资料卡片等也常被鼠噬不免伤感。但在当时条件下,有此容身之地,确已不易,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啊!
    学校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支持教学改革,为教师创条件、搭平台、给机会。尽量给教师更多帮助。当时,分管教学的方珉副校长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常与我促膝谈心,悉心帮助和鼓励。我还曾向陆新忠校长建议学校要多订些期刊、杂志。他一口答应,让我开个单子,他照单全订了。当时没有网络,对主要靠报刊、杂志来获取教学教研教改信息的老师们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得益匪浅。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添置仪器、药品方面加大投入,对订制自行设计的玻璃仪器等也很支持,及时配置。
    记得那些年,为了以课促研、集思广益,我和备课组老师每学期都按计划举行公开课。区教研室的李丽如同志定期组织教师到九中听课。当时,我曾任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每年都要为省内各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授课,研修班的老师得知我举行公开课,也会前来听课。九中还举办了多次百余人以上的化学展示活动。每次重大活动,校领导都很关心、支持。教导处、总务处等部门也尽心尽力,安排周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由于微型实验有仪器轻小、药品用量极少、反应迅速安全、无污染等特点,逐渐被师生们接受,我们在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优化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究。我曾带着教具无偿到省市多所学校宣讲、演示推广。陆正定校长还特批司璐璐等两位论文获奖的青年教师去昆明交流取经,并在学校增设了微型实验室。市教研室孙夕礼主任在九中调研后,提出要在九中召开“南京市中学化学微型实验研讨会”,学校积极支持。开会那天,设了两个会场,接待省内外领导专家、老师近四百人。全国微型实验中心主任杭州师大周宁怀教授闻讯而来,现场讲学,我也做了专题讲话,赵志诚等七位教师同时开课。场面盛大,接待工作繁重,我看到陆正定校长亲自指挥和检查会场布置工作,当时紧张忙碌情况可见一斑。研讨会也有“高考实验就是一大题,不做也能答出七八分”“微型实验好是好,高考不考”等议论。的确,通过实验能培养的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以及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等难以用考分来衡量,但也不无关联。在研讨会的介绍中,我以我校历届高考化学成绩的事实,说明实验改革不会减分只会加分;现场展示课的成功,也充分反映出让学生全面发展使之终身受益的根本理念;加之采用了优化务实的实验模式,使研讨会形成共识,得到了诸多与会者的肯定和好评。
小卒多助
    我所在的化学教研组,在叶翠芝组长的带领下,曾五次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在每年举办的“南京市中学十月化学活动月”的评比中,年年评为一等奖。在“勤奋、求实、团结、进取”校风的感染下,组里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工作,真可谓,同仁同心,合力出彩。
    20多年前,市教育局编纂的《特级教师之路》文集中,有当年袁源老师采访我之后写的文章《她是一名普通的小卒》。在文章结尾称我:“一个过了河的小卒,一个勇往直前的小卒……”其实,我只是一名得到多助的普通小卒。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在一起进行的“实验课单人一桌制”、“学生实验课三段制教学法”、“课内外实验结合”等改革,开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微型实验与各类实验有机整合等探究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同仁们的支持和帮助。事例是举不胜举的,就以化学实验室工作的两位老师为例来说,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使她们的工作量大增,而她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当年,薛楠老师的孩子还小,住地离学校又较远。在忙的时候,她就挤在离校较近的婆婆家,宁愿一个人打地铺,也不耽误工作。有一次,她把按我设计要求改进的实验装置拿给我,显然她已经费了不少心血,但我又有了重新设计的方案,我真难以启齿。她看出我的心思,笑着说:“你有什么想法告诉我,你要怎么改进,我就帮你准备成什么样子。”又如,有一次,高一学生在课外分批到实验室,用小瓶等完成“镁条点燃氢气和氯气混合气体”的实验,除纯净的氢气由学生制取外,她还要发给每个学生两个半瓶的氯气。她不让我插手,每批学生来时,她为学生都准备好了。这次为学生课外“实验加餐”,她忙了一个星期,当实验室传来阵阵爆鸣声和同学们的欢呼声时,薛老师也非常兴奋。
    再如柴联珠老师,在我为高三学生上复习课时,她布置了“实验展览室”,把中学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陈列在实验桌上。每个实验都配有题板,其正面写有思考题,反面附有答案。而且,每年都搞,题板内容年年还有更新,很受高三学生欢迎。记得在1990年,“全国德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为了研究德育如何融入学科课堂,我被特邀给与会者开观摩课,需要带一个班的九中学生到南师附中上课。为了准备实验,柴老师加班加点忙了两天。最后,在柴老师帮助下,把所需仪器、药品、教具装了好几个箱筐,一起运到南师附中。一周后,市教育局一位负责同志,把代表们意见反馈给我说:“你的课,代表们评价很高……”也提到学生的小实验很精彩。我说:“这堂课,师生所完成的实验,以及那么多精美的标本盒,主要是由我校实验室柴老师准备的。”
    两位实验老师平时很重视实验室长效管理。布置学生实验时,仪器、试剂等按实验顺序、步骤先后和使用便捷的要求摆放,这样做便于察看,也给学生做了样子。当看到学生在独立操作时,个个全神贯注的神态,实验课像图书馆般安静的情景,桌面始终保持整洁、摆放有序的时候,她们会露出由衷的微笑。没有她们的辛勤,哪有这样的改观,她们是“幕后英雄”,功不可没,值得点赞!
情谊笃深
    我在九中工作生活的日子里,得到大家的许多关照,情谊笃深,铭记在心。
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尚小,有一段时间,父母同时瘫痪在床。袁锡生书记经常跟我谈心,帮我排忧解难,化解我心中的烦心事,不断给我开导和鼓励。至今,他还竭诚为老师们服务。还有陈耶春老师,也经常抽空看望我父母,问寒问暖,遇上保姆有急事请假回家,陈耶春老师抱着作业本到我家批改,与我轮流值班看护老人。我家人也品尝过多位老师自家做的点心;柴联珠、梅丽英、王海腾、荣淑君几位老师为我和家人千针万线编织过衣物;尤其是老人的几次抢救,许多同志都曾赶到医院探望,给了我很大安慰。
    记得有天中午,我父亲心脏病复发,当时“的士”很少,等救护车又来不及,姜健副校长夫妇闻讯后,丢下饭碗骑车赶到我家。姜校长爱人精通医护,经她实施急救后,送到鼓楼医院。值班护士心急紧张,又因我父亲手臂血管太细,几针扎不进去,输不了液。姜校长爱人又接过针头,一针完成。在旁的医生说:“再晚几分钟,可能就没命了……”
    平时,我若身体有病时,领导和组里老师在百忙中,也会来探望。有一次住院动手术,在那些日子里,学校派祁奶奶到医院照顾我。校领导、许多老师、连同一批批学生来我的病房看望我,送来的鲜花几乎放满了整个病区的走廊……想到这些,我至今感到难以回报。
    就是在我退休后,王伏才校长,钱立群、林啟红两位书记等领导,还常到我家走访,慰问。就学校发展改革等话题,曾多次长时间开怀畅谈,他们为梦圆九中,谋划致远,策授自强,令人鼓舞。张统伟副校长平时为大家忙的事已很多,有一年,我老同学毕业五十周年大聚会,遇到难事,找他帮忙,他一口允承,得以解决。我的老同学都说:“九中真好!”
    人老啦,我常会触景生情,牵思念想。到了“重阳节”,汪奕铮老师在朱元善老师的搀扶下前来聚餐,看到汪奕铮老师,我就会想起她对我的许多好。如有一年冬天,我和陈耶春、杨海凤两位老师同教高一,我们三人同时举行市级公开课。我的课排在第一节,因为演示实验内容较多,还要收集好几种气体,我天不亮就要做准备。当我摸黑走到实验室门口时,突然看到寒风中立着一个人,走近一看,竟是任初三课的汪奕铮老师,她说:“我是来看看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一股暖流涌彻心中,我眼眶湿了……她热心帮助过许多老师和学生,是受众人尊敬的好人。
    前年,我和刘慧琴老师结伴去13中开会,到了公交34路总站,我对刘慧琴老师说:“我又想起吴信芳老师了……”其实,我并没和吴信芳老师共过事,她很早就退休了。但每逢周末,她总是不顾体弱多病,只要能走,都会来到我们办公室坐坐,在化学实验室转转。她动情的说:“你们忙,我不多打扰你们,我只是来看看大家的。”她对组里老师始终的牵挂,使我感动。她生病住院,组里老师们都陆续去看过她,病重时,我曾寻到她家,听她倾心的说话,她非常高兴。临走,她拖着十分虚弱的身体,执意要送我到车站。想不到,不久她就离开了人世,这车站之别竟成了永别。
    昔日九中的同仁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每当聚首时,好似家中亲人久别重逢般的感觉,特别激动。相拥相叙,情意浓浓,共享几十年教师生活带给我们的人生满足。
 
    回顾这一路走来,如果说,我在九中取得点滴成绩、有所长进的话,得益于九中几任领导远见卓识的引领,得益于九中人对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激励,得益于九中情的给力支撑。为此,我深感幸运和自豪,温馨和甜美!
作者简历:原九中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化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继续教育研究会学科顾问,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录入人】qianliqun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分类: 教海情思 日期:2015/9/9 查看:5051    

设计维护:信息中心®      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22-202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