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00.njjz.net    【南京九中(东大附中)】                                □ 联系方式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南京市第九中学100周年校庆
    --------------------------------------------------------------------------------
老九中的住校生


      当年九中是面向全市招生的重点中学,因此有自己相当规模的住校生宿舍,一座女生小楼坐落在校内,邓府巷有两座两层楼形成的一个院落,其中一座坐北朝南,另一座坐西向东。记得坐西向东的那栋还兼着校领导的居家和外地单身教师的公寓。
      当时学校规定,公交车五站以上(含五站)和家在外地的学生就可以向班主任老师申请住校,学校批准后生活老师安排房间,每间宿舍也是秉着“大朋友”制将年级打乱,不同年级的住校生混成入住。我就曾与高三、高二的“大朋友”们同住一室。现在想想,自己的志向是在老九中那优良的氛围中“成型”的,而宿舍这区区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还有与此相关的住校生活,都加快“催熟”了我们这些小朋友。
                      
                                                       友 爱 篇
      记得第一次妈妈送我走进九中宿舍,同宿舍的大同学都叫“阿姨好”,不仅彬彬有礼,而且还主动介绍宿舍的环境,并说“阿姨放心,我们同宿舍的大同学都会关心他们”。听到这番话妈妈喜从心来,临走说了句“九中的同学就像我们部队的新老兵相处一样让人放心”。
      当时,无论是晒个被子还是打个开水,甚至放假捆被子的活儿,也都是这些大同学帮我们做的。他们做这些如此自然如此平淡,使得我们相信,当年他们的“大朋友”也是这样关心他们的。
      记得60年代印尼不少华侨因当地反华而将子女送回国内读书,我们老九中就有不少,一般他们比同年级的同学年龄要大些。一次,新学期开学,住在二楼外号叫“萝卜”的华侨子弟,打扫完卫生顺手将拖把往栏杆上一放,恰巧我抱着被子出来,结果被子上淋了不少水。我很委屈又因惧怕他们而不敢啃气,同宿舍高二姓秦的同学就上楼与“萝卜”说理,结果是“萝卜”下楼来向我道歉,秦同学还帮我洗了被子。奇怪的是,这件事发生后“萝卜”还与我成了朋友。
 
                                                    勤 俭 篇
      谁见过大男孩用熟练的麻花针和平角针缝补衣服吗?50年前我在九中的宿舍里就亲眼见过,不仅如此我还享受过呢!记得同宿舍高三姓马的同学是缝补高手,他的衣服总是被他熟练的针法缝补的平平整整,对此我们都佩服的不行。一次我撑双杠不小心拉破了裤腿,就是他帮我一针一线缝好的。从此以后,我也带了个针线包到学校,扣子掉了就自己缀上。在宿舍,你经常可以听到走廊里有人在大声喊:“谁有针线包啊”,“谁有缝被针啊”,也总有人回答,总有人将自己的针线包递过去。到部队后,我会熟练地使用针线,这让连长惊诧不已……
      住在隔壁宿舍老初三的一位吴姓同学,他家与我家都在孝陵卫方向。一次周六放假,我因为打球回去比较晚,当我乘坐的5路公交车驶过解放路时,我突然从车窗里看到他正沿着马路向东走,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晚了他不坐车呢?当我返校向同宿舍的大同学问起时,他们告诉我他家是菜农,比较困难,一向都很节俭,但他却是班上最肯读书的学习尖子。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当时我就想,我条件这么好一定要读好书,还有就是下决心自己也要从大行宫走回家。第一次走我觉得路好长好长,可奇怪的是越走路却越短了。再后来,我用省下的车钱给在外语学校读书的小弟弟买了几本他喜欢的小人书。
      住校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吃,伙食费是一天三毛钱,用餐方式是八个人一桌,每桌两盆菜,汤是随便喝。记得餐后,管理员老师都会到每桌转悠,检查桌面上有没有浪费的,并记录在案适时公布。我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熏陶,至今吃完饭碗里还是粒米不剩,令我欣慰的是我的儿子从小也如此效法了。
 
                                                     快 乐 篇
     住校生因为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快乐。每晚九点半下晚自习,我们出得校门沿着长江路向西一路走去,走到邓府巷口拐进宿舍。那时的长江路,晚上九点半以后几乎没有汽车,而人又很少,由于从校门口到邓府巷口没有居民区,因此可以任由我们追逐嬉闹、大呼小叫。我们有时会唱着“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甩起胳膊迈着大步走,有时皓月当头又会慢声细语地哼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邓府巷口有个卖早点的铺子,忘记叫什么了,我们住校生偶尔会光顾一下。那个卖扉子的阿姨特别亲切,就是脸上有几粒麻子,我们就叫这个店为“麻子店”。一次,进店后不知是谁故意学结巴说:“阿姨,我要买一个麻,麻,麻团”,阿姨装作生气地说:“不卖”!一下子引得店里服务员和顾客们都笑了。
     还有,我们一周最奢侈也是最喜欢的夜宵,就是上完晚自习后到地处长江路碑亭巷北段的小吃店里吃一碗9分钱的酒酿元宵,那里还有赤豆元宵、桂花元宵,都是一等一的好吃。有时,我们还会碰到那些住校的女生,相信那也是她们的最爱。今天那里还有一家叫“广明小吃店”的,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当年无比热爱的酒酿元宵店。
     有时我们星期天不回去,大家就相约在碑亭巷或邓府巷的澡堂子里洗澡。那时到公共浴室洗澡可是我们的一大乐趣,不仅大家会在大池子里打闹一番,更有厉害的会藏起同学的一件衣服开开玩笑,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彬彬有礼的,久而久之那些早点铺子、夜宵小吃店和这些澡堂子里的服务员都认识我们了,都知道我们是文明而有礼貌的九中学生。
      当年,我们这些住校生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有比别人更多的体育活动的时间,篮球、乒乓球、田径,我们玩得可不少,这对强健我们的身体、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都极具帮助。
 
      老九中的住校生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给我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影响了我们一生。
 
补记: 1968年初我们四个最好的舍友临分别时留下了这张合影(略作处理),其中分别是老高三的马ⅹ卿、老高二的秦ⅹ义、同年级的孙ⅹ健及本人,后来就有了另外一张。
 



       
 


------ 三位九中舍友,你们还好吗?咱们约个时间,我请你们去吃碗酒酿元宵吧!



                                                【录入人】qianliqun
--------------------------------------------------------------------------------
  相关文章
  九中伴我成长2015/9/9
  冲出国门 走向世界---回忆我校篮球体育传统项目发展经历2015/9/9
  2015届的高度2015/6/1
  追忆逝水年华2014/1/10
  接触 交往 融合2014/1/10
分类: 校友影像 日期:2014/12/15 查看:6507    

设计维护:信息中心®      管理入口
©Copyright 2022-2025--All Rights Reserved